——市工业贸易学校教学改革经验介绍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根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与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力度地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职人才。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借此与我市兄弟院校交流的宝贵机会,将我校教学改革之做法与各位领导与教师共同探讨。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校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操作型、实用型人才。目前,中职学校对培养目标有升学和就业两种取向,有的学校将升学作为培养目标的主要导向,有的学校将就业作为培养目标的主要导向,有的学校同时以升学和就业为培养目标的主要导向。由于我市经济状况还不发达,大多数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就业,因此,我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主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思想。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为保证学生的就业,应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为了兼顾少数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学校与华南农业大学合办了自学考试大专班。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旧的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没有对应专业的工作岗位。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应确定专业的岗位群,每个专业由两至三个岗位组成。专业课由岗位决定。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打破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模式,一般不再单独开设专业基础课,而开设专业综合课。每一门专业综合课与职业岗位相对应,包括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 三、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科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比为1:1,在教学组织中实行三周理论教学与三周实践教学轮换进行,让学生“在干中学,在行中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 由于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就业与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在96%以上。 四、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学校先后投资1450万元资金购置设备,建设了34个实验、实训室。其中配备有数控机床、CAD/CAM、可编程序控制器、单片机、自动控制设备等较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 教学设备的投入,一是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二是靠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教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于自力更生,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目前,一幢115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大楼正在建设中,学校将继续加大重点专业的实习设备的投入,将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设得更大更强,为当地职业教育做好服务。 五、认真做好专业建设工作 学校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中,成立了机电、计算机、经济管理三个专业科,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科组织各专业科对各专业进行不断的建设工作。 1.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做好学历深造、双师型培养、新技术学习这三方面的工作。为了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校安排一部份教师参加以函授学习为主的研究生班;为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操作技能和新技术的学习,我校通过三种形式进行培训,一是安排安排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二是安排教师到技术培训学校进行短期学习,三是在校内利用自身的的师资和设备进行培训。学校制订了相应的师资管理制度和奖励措施,要求参加学历教育的教师要获得学位证书,参加技能培训的教师要获得行业技术等级证书。 2.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使教学内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各专业需对教学计划做滚动式修改。为此学校设立了专业建设带头人,成立了专业教学委员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通过社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的论证,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业务范围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提出意见,最后由专业科组织专业带头人制订和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我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省教育厅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还将我校列入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为此,我校的专业建设工作重点放在重点专业、示范专业上,办出专业的特色,办出示范作用。以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的改革经验带动其它专业的改革与建设。 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突出新技术的教学。 3.教材建设工作 为了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选用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尽量选用突出实用技术、突出新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我们认为,对工科类专业,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的教材较为合适,其它专业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较为合适。 我校制定了编写校本教材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以适应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 六、今后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我校对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考虑: 1.随着我市经济形势的好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同时,希望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因此应考虑对学生的培养按两种目标进行。一种是以就业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就业教育),一种是以升学为主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升学教育)。由学生选择培养目标模式,分不同教学计划学习。 2.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要做进一步的改革。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实行引导型教学法,如大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其中项目教学法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中推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模具设计、加工生产、产品质量检验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机械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以及各种机床的使用与操作。 3.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取得相应的证书,力争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0%。 4.实践校企合作,使教学与生产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以定单培养的模式为企业输送最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利用学校的实习设备,在为实训教学服务的同时,能为生产经营服务,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交流,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使我校专业教师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 5.加强与兄弟职业学校的交流,进一步探讨改革实训教学的组织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以上是我校在教学改革中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设想,望上级领导及兄弟院校能多提出指导意见。我校愿与各职业学校一起,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共同研讨教学改革,为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作出努力。
|